海外工程承包是中国企业沿“一带一路”实践全球化拓展的主要方式之一,而沿线国家政府为了吸引投资,也纷纷给予承包当地工程项目的中国企业以免税政策。但是,免税项目有时候“看起来很美”,背后却可能隐藏着重大税务风险。本期德勤“一带一路”专栏将通过一则具体的客户案例,探讨中国企业在承包海外免税工程项目中应重视的税务问题。
案例背景
一家建筑行业国有企业与多家中国工程建设公司、设计院等机构合作,共同参与 “一带一路”沿线某国家的基础设施一揽子建设项目,合同总金额达上千亿美元,其中该中国企业承接配套办公居住区的公寓楼建筑安装工程,合同额超过一亿美元。中国企业在工程开始之前了解到,该一揽子建设项目可以在当地享受免税政策,并且业主在工程承包合同中承诺,所有当地可能发生的税金均由业主承担。
然而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该中国企业发现,当地政府对免税项目的覆盖范围规定并不明确,而且各个项目需要经过当地主管税务机关认定、出具免税批文之后才可享受免税待遇。结果在建设项目正式启动之后,多个配套项目的免税资格出现争议。税务机关认为基础设施主体项目可以免税,但配套的办公居住区不属于主体项目,不可以享受免税。
在此情形下,中国企业要求业主根据合同规定承担所有税金,包括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等合计超过2000万美元。业主以无法确定中国企业应该缴纳的具体税额为由,要求中国企业自行纳税,完工结算时再商谈税金承担问题。该中国企业继而寻求德勤协助以解决争议。
风险点应早梳理,方可防范于未然
“免税”虽然诱人,但仍面临无法实际执行的潜在风险,本案中的企业在签订合同前如果能重视以下问题并进行有效防范,或许情况就不会如此棘手:
免税范围是否清晰规定?该中国企业没有预先确定该配套工程项目是否属于免税范围之内,也没有拿到书面的免税文件。
免税政策的生效是否需满足某些前提条件?免税政策往往不是自动享受,而是需要经过主管税务机关的认定程序、并出具相应的免税批文。承包商很可能需要满足一定的实质或程序性条件才能取得税务机关的正式批文,进而享受免税待遇。而在此之前,承包商仍需要按规定缴纳各项税金。
承担税金的具体方式是否明确?在本案中,尽管合同约定各项税金由业主承担,但是合同并未对“承担税金”的方式进行明确,例如是业主预付各项税金,还是事后予以现金补偿,或者以保函等变通形式降低承包商的风险。约定不明的合同条款将导致承包商的资金成本和不确定性大幅上升。
亡羊补牢,犹未晚矣——德勤中国与项目所在地团队基于当地税法以及实务操作,分析了业主承担税金的不同处理方式所带来的税务影响和风险,据此对客户提出了能够兼顾合规性与资金效率的建议,并协助客户与业主进行了数轮谈判,最终业主同意接受德勤的建议方案,从而有效避免了客户自行完税之后最终无法获得补偿的潜在风险,并且为客户节省近百万美元的资金成本。
德勤建议由于各国的商务税务法律等制度各具特色且实务操作又需实时应变,免税的海外工程承包项目往往是“看起来很丰满,实际上却很骨感”。因此,中国企业在承接海外免税工程项目时,务必全面考量包括税务、财务、法律、人事等在内的各类风险,力求做到:
第一,尽早寻求税务和法律等专业人士的协助;
第二,请专业人士协助了解投资目标国各项最新的法律法规,尤其是免税政策的适用范围和文件依据、免税条款的生效条件、免税的具体方式;
第三,对工程承包合同涉税条款进行审阅并提出专业建议以进一步明确和完善相关条款,有效管理项目整体税负与风险;
第四,必要时寻求专业人士的支持,参与谈判。
版权所有: 广州市普粤财税咨询有限公司 粤ICP备-05080835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159号富星商贸大厦西塔17楼D单元 邮政编码: 51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