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财税诊断,规范对财税工作的管理,进一步控制风险
——更新时间:2019-10-17 09:43:05 点击率: 4370
一、财税诊断原则
为使财税诊断达到预期的效果,诊断时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1、合法性原则。财税诊断必须依照税法及相关经济法规进行。如果财税诊断中应用的筹划方法和风险防范措施与税法相违背,不仅不能提高效益、控制风险,反而增加了企业的财税风险。因此,合法性是首要原则。
2、成本效益原则。一方面,财税诊断必须尽量以较低的成本进行;另一方面,诊断的改进方案必须按照实施成本小于获得收益的原则进行取舍,这是保障诊断效益的必要原则。
3、客观性和科学性原则。财税诊断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是诊断措施有效性的保证。因此,财税诊断必须有一套严格、客观且科学的诊断程序与方法。在诊断过程中也必须始终按照这套科学程序和方法进行,以保证财税诊断过程和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4、独立性原则。进行企业财税诊断的人员,无论是外聘的诊断专家,还是内部人员,都不应受企业行政的制约和干预,而应该处于独立地位,以便正确、客观地行使诊断职能。只有保持财税诊断的独立性,才能保证诊断结果和改进措施的客观、可靠。
5、针对性原则。企业财税诊断没有固定的标准可供参照。同样的“病症”,其治疗措施和方案却可能不同。财税诊断人员必须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和问题的特征来选择合适的诊断程序和治疗措施,这样才能使财税诊断更加深入、有效。
二、财税诊断步骤
由于财税诊断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必须按照合理的步骤,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诊断。一项完整的财税诊断工作应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诊断准备阶段。即在财税诊断实施前对企业进行初步了解,做一些必要的组织筹备工作,包括明确财税诊断目的,初步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确定诊断工作日程和计划等。
2、诊断资料收集阶段。在财税诊断实施前,诊断小组应尽可能收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财税资料(如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资料),并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分析等加工处理,以形成完整的财税诊断基础数据资料。由于财税诊断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所收集的财税资料进行分析,因此该步骤在整个诊断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正式诊断阶段。这一环节是财税诊断的实施阶段。诊断人员需要在获取各种完备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科学、客观、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诊断技术,对所获取的、经过鉴别的资料和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揭示财税活动内部存在的问题,并初步提出评价方案以及改进财税管理工作的途径、措施。通过广泛征求包括企业人员在内的各方意见以及成本效益评估,优选出可行性强、经济效果好的方案,提交诊断报告。
4、实施指导阶段。这一阶段是达到财税诊断最终目的重要环节之一。首先向企业决策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介绍诊断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及其相应对策;其次帮助企业制定实施方案的具体计划和措施;再次是有针对性地培训企业管理人员和涉税人员;最后对整个实施过程进行跟踪,适时对方案进行合理的调整、补充,使诊断方案更加有效。
5、诊断考核阶段。这是对财税诊断的效果进行检验的阶段。该阶段应重点收集诊断过程中相关人员的反馈意见,并据此对诊断的效果进行评价,以便不断提高财税诊断人员的服务质量及水平。
三、财税诊断方法
1、定性分析法
财税诊断的定性分析主要是指财税诊断人员通过利用调查、询问等手段对企业的经营、纳税情况进行定性描述后,根据自身经验判断及相关法规的比对,找出企业涉税处理上存在的问题。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是问卷调查法,即通过专门设计的调查问卷来进行诊断。它将各个诊断项目具体化为相应的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和访谈寻找出问题的答案并填入问卷中,然后再对这些问题和答案进行分析、总结和归纳,从中找出企业财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有待改进的地方。
定性分析方法的主要优点是执行简单、易操作,而缺点是对问题的探究不够深入,主观性强,对问题产生原因的推测可能存在较大的主观性。
2、定量分析法
定量分析法是指通过利用指标体系、量化模型等客观的数量分析方法,对企业财税状况进行分析,以求找出其中存在的异常情况的方法,其常用的分析方法是指标分析法。指标分析法是指诊断人员在财税诊断过程中,通过对比同一纳税人不同历史时期相同的涉税指标和不同纳税人同一历史时期相同涉税指标的数据变化,诊断纳税人纳税行为的一种方法。指标分析法要真正在财税诊断中起到作用,必须按照一定的原则建立起科学的财税诊断指标体系。
(1)目标性原则。在财税诊断有一个明确的诊断目标的前提下,指标的选择应有利于实现财税诊断的期望目标和效果,它要求指标体系紧扣诊断目标而建立。如果融入脱离财税诊断目标的指标,将对评价的效果和针对性产生极大影响。
(2)针对性原则。指标的选择与构建应以企业的具体业务情况为基础,并能够针对其经营性质和涉及的税种的特点、范围来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3)层次性原则。指标体系的建立要有明确的逻辑层次关系,即指标体系中的各个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要明确,上级指标和下级指标之间的层次关系要分明。
(4)客观可量性原则。所选取与构建的指标要能够客观地反映所需的诊断信息,并且该指标应是可量化的,其量化依据应来源于企业客观的经营资料和数据,如企业的财务报表、纳税申报表等。鉴于不同行业或不同规模的企业其涉税业务情况和特点存在较大的差异,笔者认为财税诊断难以像财务诊断那样建立一种通用的诊断指标体系,因此,对于不同企业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财税诊断人员应依照其具体的财税诊断目标,建立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指标体系。
四、应注意问题
由于财税诊断是一项复杂且关系企业整体利益和风险的工作,因此,在诊断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在诊断人员选择方面,要挑选既精通税收法规,又熟练掌握风险管理和财务管理方法的人员。因为企业财税诊断是以财税工作为诊断对象,缺乏对税收法规方面的了解将难以胜任该项工作。同时该工作又要对财税风险进行控制,所以对风险管理和财务管理知识的掌握也十分重要。
第二,在财税诊断的宣传方面,应该加大财税诊断必要性和诊断受益的宣传,引起企业管理人员的重视。同时,这样也可以使得诊断人员在工作中得到相关工作人员的支持和配合。
第三,应注意财税诊断的动态性。从财税诊断方法选定到具体诊断指标的选择上并非一成不变,当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财税诊断人员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对原来使用的方法和评价指标进行适当的调整。